[永不褪色的童趣记忆]永不褪色的记忆金根木

  人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曲折的电视连续剧,有蹉跎岁月,有峥嵘年华,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随着时间的流逝,辉煌和风光,会成为过眼云烟;苦难和悲伤,会逐渐磨平淡忘。而儿时的童趣记忆,却像人的初恋一样,在脑海中永远不会褪色。

  一、树上的情趣

  我的家乡地处鲁西南平原,这儿既没有深山中的苍松翠柏,也没有丘陵上的灌木丛林,而在路边、村头却长满了高耸入云的白杨,绿漫成荫的翠柳,以及枝繁叶茂的黄槐。这一切都成了我童年的空中游乐场。农村孩子共有的野性,让我自幼练就了一身爬树的好本领,不论是几搂围粗的老柳,还是挺拔冲天的新杨,我都能轻而易举地攀登而上。时而坐在老树杈上悠闲俯瞰,时而趴在树枝上打秋千,因此获得了爬树猴的绰号。

  凭着一身爬树的绝技,我在故乡的童年生活中演绎出一连串难忘的有趣故事:

  【摘水果】

  摘水果是我儿时在树上的第一大乐趣。平原气候温和,春夏秋冬分明,四季雨水充足,很适合果树的生长。每年春天,姹紫嫣红,桃李芬芳;每年夏秋,五颜六色,硕果累累。先是桃子、杏子、李子,后是梨子、柿子、枣子,看起来眼花缭乱,吃起来爽心可口,那象征福寿的五月白桃,美名关老爷脸的红杏,青皮脆瓤的酥梨,圆润金黄的盘柿,还有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甜枣,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枣子是大众水果,好种好活,栽上就不用管它,而且见效快。我们当地有句谚语: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所以家家户户院内或房后宅基地上都种有枣树。枣子的种类繁多,我们那里有适合生吃的脆枣,益于晒干食用的元红枣,还有状如乳头的蜜蜜枣,后者即可生吃又可干食。我家院内就有我亲手种植的两棵脆枣和一棵蜜蜜枣。每到秋季枣子熟了的时候,我就像猴子一样爬在树上,那个又红又大就摘吃那个,吃饱了再把褂子口袋装满。实在够不到的就用自制的勾枣器(一根木杆顶端绑上一个铁钩),勾落在地上再捡拾,直到篮子装满。

  桑树的果实叫桑葚,是一种不是水果胜似水果的美食。它小巧玲珑,浑身滚珠,青时发涩、红时发酸、黑时发甜,放在嘴里顺口流浓质。儿时只知道它好吃,不懂什么营养,现在才知它不仅能够益肝补肾,美容养颜,降低血脂血糖,还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癌呢。那时我一天不知吃多少!熟透了的桑葚,只能爬在树上摘食,掉在地上就会粉身碎骨,成为葚泥。

  榆钱,实际上是榆树的果实。圆形,在树枝上成串生长,就像穿起的铜钱,故得此名。吃起来微甜,清香爽口。每次爬上树,我不仅一气吃个够,还采回家让母亲给全家蒸榆钱窝窝头吃。特别荒年时,它和洋槐花、荠荠菜、马齿笕等野菜,都是百姓家的救命食物。

  【掏鸟窝】

  我小时候最喜爱鸟了,清晨爱听鸟儿唱歌,白天爱看鸟儿飞翔,看见鸟爸爸、鸟妈妈衔枝筑巢、衔食喂雏,心中更加向往。于是,我产生了掏鸟窝的冲动。为了有的放矢,我天天在各种树下转悠,反复观察不同鸟儿不同的栖息处,终于发现斑鸠多筑巢在枝叶茂密的槐树和梧桐树上,喜鹊的家多安在高大的杨柳树上,而啄木鸟的窝则选择在枯老的树洞中。

  童年时不懂得保护鸟类和生态平衡,只想到鸟儿可爱好玩。看到小伙伴们掏出的鸟蛋和带黄毛的雏鸟,更加坚定了我爬树掏鸟的信心。这天上午,万里无云,微风徐徐,我轻装来到了早已侦察好了的大柳树下,顺着沙沙作响的树叶缝隙仰望,只见草帽大小的一个鸟窝牢牢搭在树杈上。说时迟,那时快,我三下五除二,嗖嗖就爬到了窝下。我刚要伸手摸窝时,突然,两只老喜鹊像战斗机一样俯冲过来,狠狠在我耳朵上啄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我又急又恨,顺手揉了揉耳朵,迅速折下一根树枝,边驱赶喜鹊边掏鸟窝,总算冒险完成了任务,把窝内仅有的两只雏鸟悉数装入囊中。关于成鸟拼命护卫窝巢和幼鸟的事迹,先前我在掏麻雀时也曾遇到过。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鸟类也和人类一样,同样有牠的天性和本能,当家园或子女遭到侵犯和危险时,不管敌人多么强大,都会义无反顾地拼死战斗。

  欣喜地跑到家中,从口袋里掏出来一看,啊!这鸟儿红嘴红舌,金黄带花纹的羽毛,煞是好看,这哪是什么喜鹊呀!大人们过来一看,高兴地说:这是杜鹃。听说鸡窝里掏出了金凤凰,不一会院子里就围满了人。有经验的老人说,杜鹃报秋熟秋收的信息倒勤快,但生儿育女就非常懒惰,常干那鸠占鹊巢的勾当。这喜鹊善良勤劳,分不清此蛋彼蛋,孵出儿女一视同仁,一样精心抚育,直至雏鸟高飞。而小杜鹃十分狠毒,发现身边不是同类,统统推出鸟窝摔死。所以,偌大一个喜鹊窝才只有两只杜鹃。

  经过我的精心护理和喂养,两只小杜鹃茁壮成长,不久就能腾飞。后来在学校听老师讲,杜鹃是益鸟,属于人类的朋友,每当庄稼成熟时,牠会百鸣不厌地提醒人们快快秋收。回到家里,我拔开笼子门,忍痛割爱地将一对杜鹃放生,哪知小家伙飞转了一圈,又飞了回来。原来鸟类和人类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呀。没办法,我又拿到离村子很远的树林里放飞后,撒腿就往家里跑,总算甩掉了他们。这时,我的眼中已噙满了泪花。

  【捉知了】

  我在树上最拿手的是捉知了。知了学名叫蝉,有雌雄之分,雌性养儿育女,雄性高展歌喉。每当夏秋,它们一鸣皆鸣,响声雷动,不用指挥,没有乐谱,却能唱出音调准确、配合协调的大合唱。

  小时侯最喜欢捉知了,捉到雄知了放在手心里,回家悄悄往姐姐耳边一晃,姐姐吓得直叫,我站在一旁大笑。有一次,我上学时把知了放在口袋里,没想到老师讲课时知了叫了起来,害得我被罚了一节课的站。我那时捉知了的技术在全村有名,既会手擒,又会网粘,还能火攻。所谓手擒,就是登高爬树,与知了短兵相接。这小动物也怪,看到有人接近它,不但不飞,还慢慢倒退向人靠拢,只要你出手迅速,十拿九稳可捉到。所谓网粘,就是用柳条弯个圆圈,插在高粱杆上,再在柳圈上粘上蜘蛛网,便成了抓知了的长兵器。知了的视力较差,蜘蛛网又薄如细纱,故能粘一个准一个,绝不会漏网。所谓火攻,即在夜间偷袭。在树下点起一堆明火,然后爬上树使劲摇晃,那知了像下雹子一样全掉在火堆旁。第二天,家养的鸡鸭便可饱餐一顿。这些老知了,人是不能吃的。

  知了的幼虫叫知了猴,这名字的来历可能与它善于爬树有关。知了每年秋天把卵生在嫩树枝上,冬天树枝干枯落地,蝉卵就地入土,过两年就变成了像拇指粗大的知了猴。夏秋,每当太阳下山,知了猴由地下穴中钻出,爬在树上蜕壳,天亮即变成飞蝉。捉’知了猴亦有多种战术:一是虎穴追踪,凡是有知了猴的地方,必有一个不规则的小孔,它既不同于原形的蚂蚁窝,也不同于松软的蝼蛄洞。抠开小孔顺藤摸瓜,即可捉到一只又肥又嫩的知了猴。二是断路截杀,知了猴出洞后,要爬到树上去蜕壳,你乘月光在树干上捉拿,不一会便可满载而归。三是痛杀回马枪,冲出重围的知了猴,必在天亮之前蜕壳,这时出来的幼蝉,呈乳白色,翅软不能飞。你在太阳升起前出击,既可捉到可食用的嫩蝉,又可拣到可入中药的蝉蜕,一举两得。如若等到太阳出来,知了立即变成黑衣铁甲,两翅坚硬,腾飞自如,一不好捉,二不能食。

  知了猴味道极美,脊肉像仔鸡,尾肉像蟹黄,其吃法多种多样:可用油炸,香脆可口;可用锅烙,味道鲜嫩;也可用盐水腌制,作为过冬的咸食。

  二、水中的欢乐

  农村孩子最难熬的是酷夏。寒冬腊月可以少出门,也可弄把柴火烤烤手脚,而炎夏袭来,屋内像火炉,太阳下晒出油。在既没有浴室又没有空调的情况下,河湖水中就变成了儿童乐园。那时,放学回家后和星期日,水里就是我的活动场所。于是,我又有了另一个绰号:水耗子(这与我一天离不开水和属鼠有关)。我在水中的作为也不少呢。

  【游泳】

  我从七、八岁就学会了玩水,开始是狗刨——四肢一起扑腾;后来是躺泳——仰面朝天,身体漂浮,闭目养神,自由自在,如若四肢一齐往后划水,就会箭一般的前行;再后来是踩水——人站立,双脚下登、双手下按,身体不但不下沉,还能前后左右行走呢。那时,我可以踩着水吃干粮、啃西瓜,上学可以举着衣服和书包过河。小时在河塘里游,大了又到江湖里游,武汉东湖、西昌邛海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上高中后到了海边城市,又常到海水浴场游泳,技术也从土式的狗刨、躺泳,逐渐提高到正规的蛙泳和仰泳,但踩水的技能常年不衰。

  【抓鱼】

  在水里抓鱼,和在树上掏鸟一样有趣。我小时候捉鱼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垂钓,那时没有什么钓鱼工具,用妈妈做活的大针,放在灯火上烧红弯钩,针鼻上穿上线,线拴在一根高粱秸上,就成了钓鱼的长兵器。然后,针勾头挂上蚯蚓,甩向池塘即可钓鱼。这种方法费时又费劲,有时两眼累得发直,两腿累得发酸,半天才能钓到几十条小鱼,只够喝一顿鱼汤。二是网鱼,不是用渔网,而是用一只圆筛子,四周拴上绳子,里边放上鸡鸭肠子,然后筛子放在水里,人蹲在塘边树上提着绳子。当鱼儿都来抢吃肠子时,突然将筛子提起,鱼儿就被网了进来,有时一次可以捕到一两斤呢。拿回家中由妈妈做油炸或红烧,全家人吃着都高兴。三是浑水摸鱼,每年入冬前枯水季节,池塘里的水就要干枯。当水降到膝盖深时,各种鱼儿拥挤翻滚,村里的男女老少,携筐拿盆都来捉鱼,不一会塘水变成了泥汤。接着就是一场回水摸鱼的大战,眼疾手快的抓大鱼,反应迟钝的捉小鱼,孩子们最后只有逮泥鳅。那种热闹场面,让我至今难忘。

  【挖泥鳅】

  泥鳅是鱼类的近亲,有鱼的地方必有泥鳅。泥鳅生命力很强,水里泥里都能生存。旺水季节和鱼儿一起在水中跳跃翻舞,水干枯后牠就钻进泥里,像蛇冬眠那样养精蓄锐,等雨季再来时重展英姿。

  我小时候也是挖泥鳅的能手。泥鳅很难在水里抓到,只能在塘堰边沿的泥鳅穴里抓,发现圆滑手指粗的洞眼,用手伸进去一抅,一只肥大的泥鳅就捉了出来。凭着我特有的手艺,每天都能抓到半罐子泥鳅。回家后放在净水里养,并不断换水,直到泥鳅将肚子里的泥土和粘液吐净,才能食用。泥鳅可以油煸,亦可红烧,还可腌制咸食。现在才知道,泥鳅的营养价值比一般鱼类还高,出口价格比黄鳝还贵。

  童年的故事,是一曲动听的儿歌联唱,常年累月在耳边回响;童年的故事,是一部连环动画,演绎出各式各样的美丽童话;童年的故事,是镶嵌在脑海里的一张记忆卡,永不丢失,常读常新,读不尽藏在心灵深处的密电码。正是:

  童年童趣乐无穷,

  树上水中留倩影。

  踏遍青山沧海路,

  至今仍梦儿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