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世界 [世界正在偷偷奖励节制的中年人]

1

最近被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刷屏了,很快又有女作者写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突然之间中年人成了一个被攻击和鄙视的群体,因为他们肥腻,猥琐,毫无活力。

可是人这一生,中年不应该是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吗?特别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年少时,事业不定,前途未知,经济匮乏,一切都是未知,什么都懵懵懂懂,谁不是常常陷入无边无际的迷茫和郁闷?

现在到了中年,慢慢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个人的精力和激情也都还在,不正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吗?

说实话,对于我来说,让我回到大学期间,我真不愿意。因为那时候我过得不快乐。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总觉得这个世界是压抑和郁闷的,个人前景是暗淡无光,甚至人活着本身也没多大意义。

但现在恰恰相反,我觉得人活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罗素说:人在20岁的时会先自己的生命会在30岁时结束。而当我58岁时,我却不再这么想了。

最近在读罗素的《幸福之路》,他说到自己年少到中年心态的变化我并非生来就是快乐的。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赞美诗是:无聊的尘世装满了我的罪孽。5岁时我曾想(罗素非常早慧),如果我得活到70岁,那我才挨过自己全部生命的1/14,我觉得前面漫长无聊人生简直难以忍受。少年时我憎恨人生,总是徘徊在自杀的边缘,是我想多学一些数字的念头阻止了我。现在则正好相反,我热爱生活。几乎可以这么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更热爱生活了。

人到中年,是更热爱生活了。因为我发现了什么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并且慢慢地得到了不少。还有就是我成功地抛开了一些欲望。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又抛开了不切实际的欲望,就如高晓松所说的,四十不惑,不是说到了四十就什么都懂了,而是到了四十,你想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

2

周末,读到一则很突然的新闻,一位八年前认识的朋友,突然去世,年仅48岁。因为和作家方方的官司,他广受关注。

早在2009年我就认识他了,因为工作关系,那一年还一起喝过好几次酒,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相对很自由,晚上偶尔会去应酬。

他是属于很能够张罗的江湖人士。一次,他一天喝了三顿大酒,中午一顿,晚上一顿,还有宵夜一顿,这是他的日常。

八年前他刚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是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酒桌上了。后来,我就没有和他再联系,偶尔也是从媒体上得知他的新闻。

有些人就是这样,偶尔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然后就不再交集。但是我知道他为了自己的江湖,应该还像以前那样每周至少三四顿大酒。

48岁,很年轻,心肌梗塞突然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女儿和年轻的妻子。看到新闻的时候,有些悲伤。想想八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那时候我还是2字开头的年轻人,现在也到中年了。

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节制,有了孩子以后,晚上极少出去应酬。人到中年,能不去的应酬就不去了吧。能喝会醉的人固然率性可爱,但屡次透支,激情过后,残局需要花几倍精力来收拾的烂摊子。酒桌上有分寸感的人,最后成了那个观察旁人醉态的通透之人。

年轻的时候,真不懂,大把大把的时间让你去消耗,未来什么都很遥远。到了中年,时间突然就变得紧迫了。时间很容易过得没有痕迹。在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会让人渐渐的疲倦和乏味。

这时候需要懂得取舍和节制,也开始明白其实人生需要忍受乏味的部分,罗素说:要想生活快乐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烦闷耐受力,这是应该教育给青年人的东西。(节选自《幸福之路》)

中年才会明白,人生并一定要处处有激情,日日都兴奋。其实人生的闪光时刻并不多,绝大部分日子都是平凡和普通的。周游世界之后,达尔文在家度过了整个余生。生活平静是伟人的特质,他们的快乐不是外人眼里的那种兴奋。没有坚持不懈的工作时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的,这种全神贯注和艰苦卓绝让他们几乎没有经历再进行更加刺激的娱乐活动了。(节选自《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