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的圣诞餐桌] 莉迪亚

莉迪亚是意大利人,做一手漂亮的意大利菜,她在PBS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有一个做菜的秀。每次看她的节目,我的肚子就会咕咕叫,刚吃过饭也不顶用。她的菜很家常,多半是各种意面,对于我这个面食控杀伤力极大。如果照着做的话,我一定会吃成大胖子,所以她的秀我只看很少模仿。

不知道其他有名的厨师怎么看莉迪亚,把她看作是chef呢,还是cook。这两者中文翻译都是厨师,但英文的差别大了去了。比如,很招大家喜爱的女孩瑞秋瑞,Rachel Ray,她的菜做得也不错,也有自己的秀,欧普拉特别推崇她。但有名的纽约大厨安东尼.波登说,瑞秋瑞只是个厨子cook,不是厨师chef。因为瑞秋做的是家常菜,简单快速,端上来是一大盘。不像那些名厨,精心制作了几个小时,一点点食物摆在盘子中央,造型色彩都没说的,吃两口就没了,花了100美金,回到家还得再吃一罐八宝粥。(我是有过这样经历才说的)这样说没有对大厨不满,高档餐馆的菜的确味道不一样,而且很难做,只不过我这样的寻常百姓,更喜欢简单实惠。

要按安东尼.波登的标准,莉迪亚大概也是个厨子。她的秀几乎都是做家常面,长面短面,细面粗面,方面圆面,实心面空心面。面谁拿来都会煮,关键是sauce,拌面的菜。西方拌面的菜没有炒出来的,我是没见过。一般是先文火慢炒,然后再煮,所以菜里有很多汤汁,这个汤汁是拌面的精华,也是判断拌菜质量的关键。莉迪亚的sauce看上去太有味了,汤汁不稠不稀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哪怕她做海鲜面,比如蚌面,汤汁也很足。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敢做莉迪亚的菜,吃那么多面和汤汁,能不发胖吗。《饮食 祈祷 爱》的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离婚后跑到意大利,四个月增加了20几磅。意大利面威力超强,是需要增肥人的福音。但我还是爱看她的秀,那种温暖的家的感觉很浓厚,给我安慰,也给我伤感。而这两种情愫都是健康心理必须的。

今年圣诞节前夕,莉迪亚请了几个她的朋友,也是比较有名的人,来她家里共庆节日,她的题目是感恩的:莉迪亚庆祝美国: 在家过节。

她为什么特别提到庆祝美国?看完这个节目,引我深思的不是菜,而是她和她的客人分享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生活中的变迁和永恒。

1958年,在莉迪亚12岁的时候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在这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她简单讲了她一家,以及她的这些朋友们家人,如何来到美国,并最终把美国变成自己的家。她和她94岁的母亲做了一大桌“民俗”菜-六个国家的风味,请了六位挚友和她们一起过节。这些宾客有第二代移民,也有第一代移民。他们的故事令我感慨,引我回顾我的根,也加强了我对我的新家乡和新身份的认可。

莉迪亚一家原本不住在意大利,是在前南斯拉夫。1956年铁托执政后一系列的政治变化,迫使莉迪亚一家逃离南斯拉夫,潜回老家意大利的一个集中营,而他们当时向往的目的地是美国。几经波折,千难万险,历时两年,最后到达纽约。

莉迪亚童年的第一个朋友是著名电影演员克里斯托弗·沃肯。当时沃肯的父亲在纽约皇后区开了一家面包房,莉迪亚的家就在面包房的对面。莉迪亚14岁的时候周末去给他们打工,沃肯在学演戏,周末也替父母打工。克里斯托弗·沃肯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苏格兰人,都是第一代移民。他们的三个儿子秉承了父母的勤奋吃苦的创业精神,周末帮家里做工,这也是沃肯成功的一个根源,他是个不放弃的人,很小就上演 电视,一生出演过100多部影视。

莉迪亚和沃肯的友谊持续了一辈子,今天沃肯和他的太太乔治亚娜是莉迪亚的座上客,沃肯还系上围裙,亲手做了一道扇贝,颜值很高,看上去蛮诱人的。莉迪亚透露,这道菜的关键是橘子皮和大蒜。

照片中的美丽印度人是Padma Lakshmi。她出生在印度,母亲是护士,父亲是辉瑞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她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她在纽约和印度之间的飞行中长大。她能说五种语言,做过模特儿,演员,电视主持,和执行制片人,她还写过烹饪书。Padma Lakshmi说,她觉得自己特别美国,也特别印度。而美国这块自由的土地,使得她能够把这两种文化完美地融在一起,让她感觉这里就是家。

客人里还有在NBC做过25年主持的Ann Curry。安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当年她年轻英俊的父亲驻军在日本,爱上了这个憨厚勤劳的日本姑娘,战后美国人娶个日本新娘十分不容易,安的父亲等了两年才把新娘接到美国的家里。

Ann Curry说,她认为自己完全是美国人,但她父亲的一段话令我深信不已:Ann,你是两种文化的精华,不要允许任何人让你为一半白人一半亚裔人而自惭形秽。为两个文化自豪,不要选取,如果你选择一种,就是否定另一种。Ann最为暖心的日本食物是纳豆。

Ann的母亲在美国也经历里第一代移民的种种艰难,她对Ann说的最多的就是“岗八鹿”,坚持,不要放弃。就是母亲的这股力量,在Ann被挤出NBC的“今天”早秀时,她能够决然提前结束合同,斩断与NBC的联系,创建自己的媒体公司。过去这一年里Ann做了很多重要的访谈和有关亚洲的报道,对NBC是很有价值的,但她的粉丝们说:NBC你就一边儿呆着吧,Ann这会儿忙着呐!我一直是Ann的粉丝,本来就觉得“今天”的男主持迈特.劳尔令人恶心,Ann的事发生后,我更是对迈特.劳尔无比厌恶。

另一位演员Rita Moreno丽塔·莫雷诺,出生在波多黎各,5岁的时候随母亲移居纽约。她开始很不喜欢纽约,觉得纽约的环境充满敌意,孩子们给她很多不雅的名字。她那时最不想要的就是做一个波多黎各人。丽塔·莫雷诺最后成为有名的演员,歌手,舞蹈演员。因在著名的音乐剧电影《西区故事》扮演一个少数民族少女,丽塔·莫雷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值得八卦的是,她曾经和马龙.白兰度有过八年恋情,这中间还和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浪漫过一段。她的解释是,和猫王好纯粹是为了激起马龙.白兰度嫉妒。丽塔·莫雷诺是个爱吃的人,悲喜时刻,波多黎各食物是她的安慰。

那位帅气精干的黑人在美国主流十分走红,常被媒介采访,明星聚会也常见到他。他叫Marcus Samuelsson,纽约的哈莱姆区目前是他的家,他在那里已经居住了五年。他出生在俄塞俄比亚,很小他和姐姐就被一对瑞典夫妇收养,因此他对非洲没有太多印象,他的亲戚和记忆都和瑞典有关系,他的亲戚有各种血统,韩国,加拿大,法国,等等。他对做菜的热情来自他的瑞典外婆,在瑞典上了烹饪学校。1991年不倒20岁的他移居纽约,在时代广场被抢,但他仍然立马就爱上了纽约。他先是在著名的Aquavit餐馆做大厨,24岁成为Aquavit的执行官,并很快把餐馆提到了三星,是获得三星最年轻的大厨。马科斯觉得纽约使他非常容易认同,他在哈莱姆有自己的餐馆,Red Rooster,他给奥巴马总统的集资晚宴,一盘菜标价$30,800。他出版了烹饪书,常在电视上露面,性格开朗,善于社交,有很多名人朋友,他的太太是位模特儿,他们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的婚礼。马科斯的温暖食品是肉丸子,那是他的瑞典外婆给他传授的,有外婆的记忆。

这一位黑发帅男,是意大利影后索非亚罗兰的儿子,Carlo Ponti Jr.。众所周知,索非亚罗兰做一手好菜,莉迪亚今天用了罗兰的一个食谱做了开胃菜。对于他的成功,Carlo归功于美国。他说如果不是生活在美国,他无法组建自己的交响乐队。Carlo在美国康州,维也纳等地学过指挥,为世界很多交响乐团做过客座指挥。他说,最终是美国为他提供了机会,美国人的慷慨捐助,是他在其他任何国家都得不到的。Carlo得过奖,出了CD,2013年他组建了洛杉矶名家乐团 Los Angeles Virtuosi Orchestra。他的太太是位小提琴家。Carlo说,他母亲罗兰,他的姨妈,还有他外婆都是做一手美味的意大利菜,节日的时候大概还是想吃母亲的一盘意面吧。

看完我想,这些名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人类,都有过移民最初的不融合不认同。而最终,这个国家给予他们的接纳和机会,使他们爱上这里,把这里真正看作了家。“Home for the Holidays"回家过节。这里就是家了。

我们都有根,有过自己的国家,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为了更好的环境,或是阴差阳错的机会,来到美国。正如Ann说的:美国的好就在于它很open,敞开胸怀,敞开思想,敞开机会接纳我们。几十年后,我们成了美国人,却并不忘记了自己的根,只不过获得了一个新国家,新家乡。我们只有得,没有失。

这个思想归化的过程因人不同,有长有短。也有人的心和脑永远不会归化。最终,只有接纳,才能感觉被接纳,异乡才能成为家乡。我刚到美国的前两年,常常因为文化冲击身心不舒服,找事发火,拒绝吃美国食物。有两次老公发牢骚:你们中国人永远保住自己的习惯不放!你看看中国城的人,到美国多少年都不会讲英语。你们吃自己的食物,交自己的朋友,说自己的语言,永远也成不了美国人。你看看劳拉家,她父母都不允许他们说希腊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早适应,感觉自己是美国人。

老公永远不相信我会有“感觉自己是美国人”的一天。我曾经把感恩节大餐做成新疆抓饭,山东水饺,扬州炒饭。我曾经告诉他我的胃永远是中国胃。我也说过我永远不会有美国朋友。而此时此刻,我真希望他在这里看我给朋友写圣诞卡,大多是美国朋友。漫长的20年后,我的感觉已经很舒服,完全接受了这个新国家。我有很多美国朋友,会做不少西菜。我可以心悦诚服面对国旗地把右手捂着左胸宣誓。在这个节日的季节,我也忙着给朋友买圣诞礼物,给自己买圣诞礼物。我知道每天感觉自己是异邦人的滋味,那叫不快乐。我也知道“这是我的节日。这是我的国家。这里是我的家。”的感觉是什么,那叫踏实。我选择后者。

人可以同时爱几个国家。中国是我的动脉,美国是我的毛细血管。

食物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有的我们吃得懂,有的吃不懂,但不管习不习惯,喜不喜欢,食物永远可以把朋友聚在一起。这个圣诞节,我告诉朋友我会带花卷去,要他们餐前别吃太多,留点肚子。我希望把感恩和友爱卷进食物里一起带给大家。

Food is for body, love is for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