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才是你顶级的自律:自律才是

1

最近,我真的有点怕看到学妹小琳的微信提醒。

因为这几个星期以来,几乎每天她都会找我吐槽,抱怨自己在工作中受到的诸多不公平待遇。

刚开始,我还会耐心地倾听,并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一些建议,但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的建议非但丝毫没有被小琳采纳,而且她身上的负能量越来越重,重到已经快影响我的正常情绪了。

都是些什么抱怨呢,无非是今天哪位同事又排挤她了,谁谁谁又对她说了什么难听的话,安排她做明明不是她该负责的工作总之就是工作环境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说都对她不利,让她压抑。

后来,我索性不再发表意见,只是附和性地回复了几句,实在受不了就直接和她说:那你换工作吧。

没想到小琳听到我这样的回复十分吃惊,说我不知道现在找工作有多么地不容易,也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说得如此地轻巧。

你知道吗,没有光鲜的履历,即使跳槽也找不到好公司的,现在的职场对年轻人的要求太高了接下来又是新一轮对就业情况的抱怨。

小琳才毕业工作半年,应该正是充满活力干劲、越挫越勇,对未来满腹希冀的时候,可是她却表现得像一个看破世事的怨妇,不愿改变也不想努力,只是一味地对身边人宣泄着自己的不满,然后接着是迷茫和停滞。

这样的小琳,就像充斥着情绪垃圾的火球,让人害怕,只想远离。

和小琳颇有几分相似的还有朋友怡,只不过她抱怨的不是工作而是婚姻。

逢人就说老公对她如何不好,平时过节过生日,老公从来不会给她买任何礼物,家里的开销也不舍得出,常常一言不合就冷暴力。

备受情感摧残,还要承担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怡身心俱疲。

每次朋友聚会上,只要有怡的身影,就一定会有她不幸的婚姻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大家起初对怡充满了同情,平时有聚会都主动喊上她,想着让她出来透透气心情也许会很多。

可是怡每次都会和大家抱怨她的婚姻,搞得现场的气氛很压抑,久而久之,同情变成了厌恶,大家都自觉地不再通知怡来参加聚会了。

毕竟朋友们出来玩,本来就是为了放松开心一下,谁愿意总是听抱怨呢?

只知道抱怨的人其实都是自私的,他们并不会分场合选择聊天的话题,自己一饱倾诉之苦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平白无故地消耗了别人的情感和时间。

控制不了自己情绪和状态的人,很难过好这一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同一件事情,抱怨一两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反复多次的抱怨,只能说明抱怨的人根本不想做出改变,起码不愿主动地去改变,这样的人没有自律可言,更难以想象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2

每个人身边都有可能出现过像小琳或是怡这样爱抱怨的人,他们可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是抱怨工作、或是婚姻、或是孩子,看似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自律。

何为自律?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话题:高度自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关于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回答,都是描述身边的人们是如何雷打不动,坚持规律的作息,或是为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严格执行计划,比如:健身、早起、写作、读书、护肤等。

这些积极的身体性的事情,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并且做得卓有成效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在我看来,除了身体的自律,精神自律更为高级和难得,而不抱怨就是一种十分高级的精神自律。

我们常常能克制自己不恶语重伤他人,殊不知过多的抱怨也是一种伤人伤己的语言恶习。

这恶习的产生源头,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逃避,企图夸大自己处境的恶劣程度,通过语言说服自己和他人。

在当下的情况,努力和不努力的结果都是一样,同时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来加深自己的不幸感,心安理得地继续在困境中表演挣扎,其实内心根本不想抗争。

还有一种是自弃,是尝试改变无果后的心理失衡,自己已经开始泄气,但是又觉得不甘,于是就甩锅给环境和某些阻碍自己前进的人,仿佛这样就无责一身轻了。

他们的抱怨是在告诉别人:不是我自己不努力,只是困难太多无法战胜,所以干脆放弃抗争好了,这样的人,有一点试图改变命运的行动力,但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