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 [葬礼如仪]

自从去年夏天回老家,再也没有回去过了,估计以后回去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这一年发生了不少事情,但是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人的老去吧。。。不止是耄耋如祖母般的老人,也有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想一想真是物是人非、岁月偷换了,事实上故乡的人文对我是没有太多吸引力的,概在于没有留下太多好的回忆吧,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不想去触碰,痛太多,就会沉淀为苦,碰了是要失眠的。。。但是人去了这么多,还是让人难受,我不得不缓和下气氛,跟爸妈说:也许因为奶奶死的太冤,这些人都是被奶奶拉去垫背的,爸妈便笑了,然后妈妈说老太太虽然有本事,可也不至于这么厉害。。。

由于母亲是被邻居逼上梁山,所以才败走麦城的,不然我估计打死母亲她也不会离开她那个窝的,跟我走,也许是她这一生中做的最大一次决定了吧,听姐姐说,母亲为此真真正正哭了很多次,而且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仅仅一年,妈妈似乎变得有点痴呆了,虽然我用各种药物、饮食调理后有些起色,但是我仍旧担心她的状况。。。

这里的小区人多,动辄死人,那棚子就搭在楼下,虽说我楼层高,但是仍旧挡不住母亲的好奇心,她很喜欢观看葬礼、葬仪这些事情,然后还要品评一番。看了楼下的简单葬仪后,母亲发表意见了:喇叭吹得太糟糕了;真是简单,光知道打麻将;怎么没一个人哭呢,是不是没有儿女啊;如此之类,有天母亲石破天惊地来了句:**啊,楼下死的是个老太太!我一惊:妈,你火眼金睛么?没下楼你怎么知道死的是男是女啊?妈妈镇定的说:这有什么,我看到京(即衾幡,下葬后盖在棺材上,故乡称“京”,乃衾之音转。)挂在右边,那可不就是死个女的么。。。然后更震惊地来了,妈妈一脸疑惑的说:那老太太好像还没死!……%%%¥我当时晕菜:妈,没事吧你,没死会放在医院的,怎么能摆在大街上。。。妈妈很不服气:不会,我看到很多小垫子晾在那里,如果死了,要那东西做什么。。。我真是佩服她老人家,一面又要针砭她的恶趣味,一面说她好奇害死猫。。。

发生这么多事情,妈妈发话了,她不止一次的告诉我如何安排后事,生了重病一定要我把她送回东北医治,因为姐姐可以照顾她,如果在这边去世,如何安排,如果在东北去世又如何安排等等之类,告诉我棺材可以不要,但是又屡次说某某某某的葬礼如何风光,棺材木料如何上等,何处可以买到,请的吹鼓手多少钱,如何吹得华堂漂亮,又告诉我葬礼举办的天数、传宴席、吹鼓手、纸人车马之类等等如何漂亮、体面。。。我都一一记在心里,其实母亲很害怕没有这些东西,在她的认知世界里,虽然不确定另一个世界是否存在,但是决不能掉以轻心,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母亲自然希望自己百年后能有这么一场,可是又觉得我这里是城市,没有办法了却她的心愿,回东北的话,哥哥虽在乡下,可是跟母亲关系紧张,母亲生怕哥哥不给办理这件事,于是便苦口婆心的劝解她,答应这些事情。。。

母亲的担心我本来不太当回事的,故乡那些葬礼我很少参加,长这么大也就两次,一方面我不喜串门,另一方面母亲很爱惜我们,基本不让我们参加葬礼,我仅有的那两次,一次是七八岁二伯父去世,入殓时着实吓了我一大跳,晚上回家觉都没睡好,记得那时演《聪明的一休》,我也正是因为这个葬礼而记住了这个动画片;第二次是大学暑假回家,一个小学同学的爸爸去世,办的很简单,我去随了礼没吃饭就回家了,因为我实在不喜欢那葬礼的食品,所以我对这些印象很不深刻,尤其反感的是,故乡的妇女那天总是喜欢哭号,那真的是哭号,撕心裂肺,然后就是晕厥,在我印象中她们对逝者其实并不好,何以哭成那样呢?尤为好笑的是小时随母亲归宁,正好碰上一个葬礼上回返的妇女,舅妈大概熟悉,如何寒暄我忘记了,只记得那妇女得意洋洋地说:我这哭都是假的,晕也是假的啦,哈哈哈,我早上在眼睛上抹了辣椒皮,你瞧瞧,现在还痛呢,我得赶紧回家洗洗。。。我由是便知道这些哭号的意义了,原来是给生者看的了,而我对于真正的伤心也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逝者咽气那会,该悲伤的也就那时候,下葬时多数都是表演吧,尤其儿媳妇,而乡人很奇怪,或者国人很奇怪,如果看到儿媳妇哭倒在地,那么大家都会觉得有面子,死者有面子,生者也有面子,孝顺、慈悲之类的词汇便会溢于言表。。。啧啧之声不绝于耳,貌似都忘记了这儿媳如何虐待那可怜的老人了。。。。到底是国人太过于健忘,还是我们的文化本身就是如此“慈悲”呢,外国人说中国人是个理性的民族,我看这论断即便不中,亦不远矣!

就在前一阵子,故乡一个邻居去世了,死前告诉家人,他要留全尸下葬。(故乡实行火葬很久了,按照法律不可以拒绝火化,但是据说火葬场也有另款,如果拿钱可以免于火化,只是价钱是水涨船高,越来越多。)原因是气愤家里人没有给他的癌症做手术,一个尸首六千,手术大概一万,他或许觉得这样才算心安吧。。。

奶奶的去世也发生了逸闻,四伯母将奶奶的积蓄(祖母的父亲是二十世纪初当地知名中医,奶奶颇有传承,所传方剂可治许多疑难杂症,因此颇有收入。)用各种方式侵占掉,然后跟祖母的其他子女索要免火化费用,伯父、伯母甚至将手伸到祖母的侄孙、侄孙女那里,结果引起公愤,到底是祖母的娘家来人摆平了四伯母方算了事。我十分惊讶于四伯母的行径,大家对于她也算大跌眼镜。。。我更惊讶于东北文化中娘家人的意义是多么重要,奶奶以百岁高龄,最后的身后事竟然要自己的娘家孙子帮忙化解,我这一族的人真是囧大了。。。

所有这些都警醒我重新认识葬礼这个几近于奇特的东西,作为受现代教育的人,我很排斥故乡那些个琐碎的仪式,以我看来,一束鲜花,一个封碑足矣,然而母亲明确表示不要立碑,言说立碑会带来霉运,然后举出大量实例来论证云云,那我只有按照她说的办了,其实她说的有道理,出生于她那个时代的人,心酸悲苦了一辈子,来的时候精赤条条,狗一样被养大,难道去的时候也要默默无闻,像丢狗一样丢掉么?

文化,其实是就人而言的,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文化,古今中外都有句话叫做尊重遗嘱,其实就是尊重文化,尊重每个人所属的那个文化,母亲属于旧式文化,属于我说的那个恶趣味,但是那是她的文化,如果要表孝心,不尊重她的文化,就是不尊重她了,回头想想,火化这个东西还真是与老人们的文化相抵触,于是乎也便开始赞同殡仪馆那另款了。。。这种另类虽然与法对立,但是毕竟还算人性化。。。

ps:母亲其实才六十几岁,不过也算看透生死,所以并不以谈死为忌讳,因此我们母子之间说这些事情并不觉得尴尬,她现在身体比往年都好,我觉得再活二三十年应该没有问题,一个乡下老太太的故事被我这个无聊的人唠叨这么多也是搞笑的事情,不过她是我最尊重的女人,不止因为她是我妈妈,还因为她很正直,所以她的故事还会继续。。。

另:东北虽为移民省份,但是深受满族文化影响,由于满人于明清时代生聚于东北,后来定鼎中原,统一全国,变成统治民族,因此遗风尤其浓厚,对于葬礼、婚礼等都有极大影响,比如满人女孩子结婚,定亲这日,女方父母必请有“台面”的亲戚去看男方家庭,届时将从衣着、饮食、居处、言谈等各方面进行针砭,老礼谓之“挑礼”,如果男方被挑太多的话,那这门亲事就算“黄”了,否则则有商量的可能,结婚这日更要谨慎,闹得不好,娘家人会跟婆家人大打出手,以至当场“悔婚”,这些算是极端事件了,现在已经不太流行,但是这种习惯是根深蒂固的,多少仍有保留,母亲喜欢评论楼下的葬礼便属此类。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