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冷对千夫指,魔都房价好贵哟】

经济适用男的清贫外表下,老鲁其实是个神低调的大户。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历史推送中反复讨论过狠多次。像这样实惠的男银,在买房这么重大的问题上,肯定是要精打细算下足心思的。

1919年,鲁迅北漂7年,终于决定在帝都买房。极品又开动了,他用大半年时间,把报子街、铁匠胡同、宁伯街、鲍家街、蒋街口、护国寺、八道湾折腾了一个遍,还去警察厅、巡警分所、市政公所等部门调查有木有产权纠纷,又画户型图开周家的家庭会议集体讨论,就差让卖家给他先试住试住了。

闹,从网上扒到的图片,这套位于八道湾的智慧结晶,是这样的:

智慧结晶好像蛮大的(早就说他讲究自己的生活品质了)

这套让老鲁殚尽竭虑,使劲各种鸡贼的房子,老鲁也就享受了三年。问题出在他弟媳妇那里——主要是因为老鲁抠惯了,看不惯弟媳妇(周作人的日本老婆)花钱大手大脚,所以因为“钱”的问题,兄弟就决裂了。妯娌吵架很多见,哥哥和弟媳吵架闹不太平,还真不常有,但更没想到的是,首席吵架专家PK不过泼妇弟媳,所以老鲁就带上朱安和老娘,灰常惨淡地搬走了。

搬走后的老鲁依然怀揣买房情结,所以过了9个月,他找朋友借钱在阜成门买了一套四合院:

第二次的智慧结晶,坚定了我认为老鲁有“住大房”情结的看法

根据帝都面包读者提供的信息,老鲁买房的选址,已经离开了“宅门文化”,邻居多市井。

这个合理!按老鲁一贯的消费习惯,买东西就得又大又便宜。房子也同理。照老鲁的价值观,所以只能买到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实惠”地段去了。

终于有一天......

老鲁带着又大又便宜的买房观,奔魔都去了......

没想到魔都不是帝都,根本买不到老鲁想要的房子!有读者要问了,既然没买房子,那上海的鲁迅故居又是咋回事儿呢?为了你们,踢踢咬咬牙,花8块软妹币,进上海鲁迅故居替你们瞅瞅。

果然又是闹市中的平民区,实惠!老鲁的价值观始终稳定,令人欣慰。

故居地处上海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摸着良心说话,以老鲁的身份地位和收入,和同时期的名人,什么梅兰芳胡适等比,他在魔都住的地段是差了点,但“又大又便宜”的居住观就是一道破不了的魔咒,操控着老鲁的灵魂。

新式里弄——上海特色。天井可以假装是花园,一到三楼的建造格局顺便假装是别墅。朴素!

一楼以右边被周海婴小时候用铁砂掌击碎了玻璃的白色屏风为界,进门是客厅,里面是餐厅。靠墙的书桌是瞿秋白寄放于此的,书桌上放着一只真品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仿宋贯耳穿带弦纹壶,也不知道老鲁从哪儿撸来的,绍兴人还是有点小情趣的——

客厅,朴素!

脚步穿过屏风,就是餐厅,橱柜里有内山完造送给老鲁的一些日式餐具。1936年,萧红就是站在这个地方,看着充满柔情的许广平在这张方桌上用波浪纹的面包刀,把面包切片,给病中的老鲁端上楼去吃。

餐厅,朴素!(渣像素,怒)

一路走上许广平端着面包牛奶,脚步上下飞奔的楼梯,二楼就是老鲁的卧室兼书房——

卧室兼书房,朴素!

由于故居不让拍照,加上网上搜不到照片的三楼周海婴卧室、客房和二楼储藏室等,其实老鲁家面积绝对不小。以民国时期上海的居住条件来说,老鲁并不算住得很糟。现在,关于这套上海故居的谜底要揭晓了!

其实这栋名闻天下的鲁迅故居,是他租的……

他不是不想买,但“又大又便宜”的诉求让他在帝都根本买不成房子。事实上老鲁在上海每三年就折腾搬一次家,从来没有在上海买过房。作天作地的他对上海寸土寸金的生活成本一直各种不满,抱怨说:“生长北方的人,住上海真难惯,不但房子像鸽子笼,而且笼子的租价也真贵,真是连吸空气也要钱……”而北方,“倘不至于日见其荒凉,实较适于居住。”#你一个绍兴人,装什么装#

为什么说他也想买房呢?1929年,许广平已经怀孕,这对小两口也开始考虑改善住房,就开始看房子。5月底,老鲁去了北京,在上海的许广平去了趟南翔之后,回来马上写信给鲁迅说:“地价每亩不过三百金,再加数百建筑费,多栽树木,大约千金可得住宅,鱼虾极生鲜,生活便宜,每席酒不过六元,甚可果腹……”#还是你懂老鲁啊#

她又说“……离沪近,每日可往返多次,即有筹备不足之物,到沪购备亦易。姑母之子(南中校长)劝其母在此住居,(租房亦廉价,每房二元,每一幢房,有花园卧室,甚大,不过十多廿元,至三十元则了不得之大房子。)”#就不信你不动心#

“缓步游玩,且行且息,后在饭馆食菜,面,灌汤饱〔包〕等四人用去二元,尚吃不完,还有带走的,真便宜了。”#便宜是便宜,车票不是钱啊#

小两口果然不是没动过买房的念头啊,而且许广平看房子都看到嘉定的南翔去了!南翔在上海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鲁迅故居所在的大陆新村,今天的房价是一平米6、7万块钱,而南翔的新楼盘,也就2万多。这是什么样的差距!从许广平的信中——她说南翔“离沪近”,这就是传说中的,从南翔去趟市区,叫“去上海”。(在今天,南翔人也是这么说的)

这事儿显然被老鲁否定了。

不到一年, 1930年4月,鲁迅在日记里写到,“上午广平来。下午看定住居,顶费五百,先付以二百。”,南翔买房肯定是黄了,他们已迁入了第二套租房。

想必这是经济适用男权衡各种利弊后的决定。鲁迅晚年在上海,靠卖文为生,依靠版税、稿酬和编辑费生活,钞票么老老,每月至少500块钱以上的高薪。不过当时上海市区的房价确实高,又不能贷款。想想老鲁的阿Q连几个铜板都要“排”出来,一下子要老鲁摸出几万现金,以他抠惯了的消费理念,肯定是要“肉痛”的。鲁迅这样评价上海的房市:“上海的房租很贵,空气很坏(你个大烟鬼还在乎这个),但此外也无可住之处,也还只得在此混一下了 。”

乡下的房子也的确不是老鲁的菜,老鲁需要社交圈,他是实打实的吵架专家,高端Kol,不是那种住在乡下靠无病呻吟走走lifestyle路线忽悠文艺青年的网红。所以打死他也不会去远郊,看来许广平只记住了自己男人的抠。

看背景,正是山阴路故居的正门口。老鲁搓着手。忧愁啊,房价!

在市区的社交圈里生活,老鲁一边在纠结房子中蹉跎岁月,一边怡然自得,奋力为找他的新青年改稿。瞿秋白的旧居,离老鲁家也很近的,就在走几步路就到的另一条里弄:

瞿秋白旧居。吃了闭门羹,貌似无法参观。

1933年,瞿秋白就是在经常往来于两家里弄的路上,帮老鲁做“枪手”,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搞闯作。瞿秋白也是牛逼闪闪,做起枪手来,读者根本分辨不出是老鲁写的,还是瞿秋白写的。而老鲁为了表达对瞿秋白豺华的欢喜,就常常叫许广平,在家附近买了新出炉的热面包,给贫寒的瞿秋白送去呢。

好地段才有新鲜出炉的好面包,而乡下只有小笼包。这个残酷的事实过了80年还木有变,像老鲁这么有钱有身份的人在魔都买个房子都那么难,今天在魔都为房子发愁的盆友,你们也可以宽慰点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