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区_沪动盐城 探寻红色老区的上海渊源(下)

梁长玉报道 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盐城不但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遗迹,还有那些永远无法忘怀的人和故事。

“二乔”故里读文章

盐城文气冲天!不但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还有自诩“天下文章李杜乔”的乔冠华。两人都是文章高手,盐城人亲切的把二人并称为“二乔”。

被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胡乔木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国社科院院长等职,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起草了许多中共历史上的重要文件。他的故居位于盐都区龙冈镇张本村。故居原为砖瓦结构的四合院,前后三进,连东、西厢房有数十间。土改时,胡乔木父亲胡启东主动将田地、房产献出,分给贫佃农,仅留下坐北朝南堂屋三间。1991年当地政府对故居进行了重新修建,现故居占地约200平方米。2001年胡乔木故居被列为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盐城还有一个“小习俗”,带家里要升学的孩子去胡乔木故居拜一拜,希望沾沾他的“灵气”。胡乔木故居设有他的生平陈列馆,集中展示了胡乔木一生的重大事件和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的关系以及在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故居前的胡乔木纪念广场一面砖雕影墙刻有他创作的诗词。

新中国代表第一次正式登上联大讲台的就是出生于建湖的乔冠华,毛主席曾称赞“乔冠华的文章可以顶得上几个坦克师”。

抗日战争时期,乔冠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了大量的国际评论文章。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乔冠华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出席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特别在1971年11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标识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乔冠华故居位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1984年,庆丰镇政府对其进行修缮。故居主屋坐北朝南,为清代所建,周围多为农田树木,僻静幽深,乔冠华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天资聪颖,自诩“天下文章李杜乔”。

1990年,地方政府和村民自筹资金30多万元进行修建,并收集了乔冠华生前使用的物品及生平照片、资料予以陈列。刚走下车便觉稻香扑鼻,走近故居,一座身着呢大衣、手持书本的青铜人物雕像,站立在大约有五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底座上,显得庄重、严肃。故居为一座大院,青砖小瓦、龙脊花墙、风光古朴、典雅大方。厅房内陈列着乔冠华读小学时的长桌、煤油灯及生前在外交部工作时使用过的办公桌、沙发和衣橱等物件,这些物件都是1997年庆丰镇政府派专人赴京运回的。院落外有一座反映乔冠华生平的浮雕,生动再现了乔冠华的人生历程。

不愿受辱“八女投河”,其中3位上海姑娘

华中鲁艺于1941年在盐城创办,刘少奇兼任院长,丘东平任教导主任,共有师生500余人,是华中地区培养抗日文艺人才的最高学府。

1941年7月发生在北秦庄的遭遇战中,有8名不会游泳的女生,其中3位是从上海来盐参加鲁艺的知识青年,在遭到敌人追逼后,为了不被生俘遭受凌辱,她们毅然投河自尽。其中上海姑娘王海纹是戏剧系女生副班长,当时还不满18岁,长得漂亮,戏也演得好。

“八女投河”感天动地气壮山河!位于建湖县庆丰镇的华中鲁艺殉难烈士陵园,13米高的纪念碑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碑身近似五条直线,象征着五线谱,意为殉难烈士大多为文艺战士。

“海韵湿地、梦幻森林”值得来的金东台

今年7月,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目前,东台沿海拥有华东地区最大,总面积达6.8万亩的平原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