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出真善美 [“筋头巴脑”嚼出真善美]

  电视剧《闯关东》播出以来,立即风靡华夏,受到人们的追捧。说实话,刚开始我并不看好它,可老婆不让换台,说好看,别人都在看,无奈,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瞪着眼珠子看,不料看了几集,竟然真的迷上了,搁不下了,一集一集追着看,中间插播广告,也觉得讨厌,就马上换台,只要哪个台演《闯关东》就看哪个台,作为一个喜欢电视剧的人,《闯关东》的确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视剧的主题鲜明突出

  看了“闯关东”这三个字,你就基本知道电视剧的大概意思了,它本身就是一个悬念,迫使你急于知晓“闯关东”究竟是怎么“闯”的?

  闯关东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大迁移,从清末到民国后期一百多年,由于黄河泛滥,连年灾荒等原因,陆陆续续有三千多万山东人迁徙流落到东北,其他地域河北、河南等地的还不算。这样一个很大的运动,却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我的祖辈也是“闯关东”人群中的一份子,从小我就听奶奶讲闯关东时的故事,爷爷似乎也是像朱开山一样的人,有武功,枪打得好,跟了什么大官在枪林弹雨之中讨生活,后来爷爷将奶奶及两双儿女搁在了河北,自己回山东过完孤独的晚年。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关注,再现成千上万闯关东人的影子我看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电视剧的情节扣人心弦

  《闯关东》的情节仿佛一张网,纲举目张,开阖有度。又仿佛一只竹笋,在一层层剥开的瞬间令人心灵震撼,荡气回肠。它通过朱开山一家从山东到东北闯荡的传奇经历,再现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历史画卷,有人将其喻为一部历史史诗,我看也不为过。看完电视剧我画了一张图,发现它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通过朱开山的个人奋斗,逐渐发展到家族式共同奋斗以及整个时代的抗争。通过淘金、种地、开饭馆、开货栈、开煤矿等事件,结合当时的军阀混战、土匪遍地、日寇践踏等历史现状,把这段历史演绎的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令人看起来十分“大气”。

  仔细琢磨,这部电视剧结构并不复杂,甚至显得沟壑纵横十分粗犷,但仔细品味却粗中有“戏”,大开大合处又有潺潺溪水涓涓深情,每个关节环环相扣,每个悬念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正应了剧中潘五爷那句台词“筋头巴脑的酱牛肉才最有嚼头。”整个剧作的“滋味”正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是电视剧的人物性格鲜明

  《闯关东》里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体现了及其鲜明的性格特征,你关上电视机一闭眼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朱开山一家每个人的音容、神态、言语来。

  朱开山刚毅、坚韧,豪爽之中透着善良、仁义,粗犷之中闪着智慧和民族气节的火花,他敢闯敢干却又不失礼节,表现了一个底层民族英雄的品格。

  朱开山的长子朱传文,有勇敢善良的一面,也有胆小怕事委曲求全的一面,他勇敢地跳海去和鲜儿相会,却又娶了破落清王朝后裔的格格那文为妻。

  朱传武,像个不服管束的生马驹子,笼头套不住,鞭子打不服,有用一身的勇武报效国家的大志,但又陷于迷茫的爱情,勇敢地追求原来的嫂子鲜儿,却对自己的新婚妻子秀儿冰一样冷漠,令人感到遗憾。

  朱传杰比起两个哥来似乎显得幸运的多,聪明灵慧,从小跟着父母,从师学得做买卖的本事,又娶了一个有文化知书达理的妻子,但在生意场上的敲打和跟着跺爷走跺的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情意。

  在剧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中,鲜儿和秀儿可以说是两个既可怜又可悲的人物,鲜儿勇敢,有情有义,却被命运一步步逼上“梁山”,当了“胡子”。秀儿善良,却被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葬送了青春。

  剧中其他人物像朱开山的妻子、潘五爷、刘掌柜、秀儿爹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艺术大师曾经说过:“所谓艺术,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但《闯关东》不是一个悲剧,它是将一段历史,许多人的命运以及和历史命运相交融的民族主旋律结合起来演绎出的一个悲壮豪迈的历史剧目,通过一个非正史的“筋头巴脑”挖掘出令人喜欢的民族真善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