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赘【赘话“南郭先生”】

   刚上学前班的女儿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南郭先生”这个词,回家问我什么意思,我便把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讲给她听,我费了好多口舌觉得讲得已经很明白了,但她还是无动于衷,后来索性悻悻的离开看她的动画片去了。大概是觉得我讲得没意思吧,有些失望了,或许她原以为南郭先生是个类似于蓝猫什么的,有些生动的情节。咳!小孩子的心思大人怎能搞得懂!不去想罢。但是南郭先生的影子却进入了我的脑子,仿佛真有这么一个人,整天的拿着一支竽像现在一些搞假唱的歌星在四处赶场。

  也难怪女儿觉得没劲儿,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听起来真的没有多大的意思。有意思的是南郭先生本身以及由此透视出来的人性中某些让人讨厌的东西,因为它并不固定于某个时代和某个个体身上,所以让我看来具有很广泛的现实意义。但是这些东西又是无法同一个孩子讲清楚的,在孩子身上,假的和虚伪的东西很少见,我所见过的都是一些懂事的大人们在扮演这种角色。不可否认的是,在有些时候,即使自已也很难与南郭先生的影子剥离。对于女儿的不满意,我不想多解释什么,只想告诉她不要做“南郭先生”。至于为什么不能做,孩子长大了也就明白了。

  并非要深究和批评南郭先生什么,当然,更不是赞扬。南郭先生是一种现象,古代有,现代也有;生活中有,工作中更有,能说得过来吗?首先我想说的是产生南郭先生的根源,像齐宣王喜欢合奏一样,南郭先生的出现说明我们在某些制度方面还存在缺陷。当然,有时候我们已经发现了南郭先生,只是因为我们人性中的善良给了南郭先生继续混下去的机会。“总得给他一口饭吃吧”,可很少有人知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种人性化的举措,并不让南郭先生领情,他认为他能生存下来完全凭借自己子虚乌有的“聪明才智”。

  其二,我想为南郭先生的最后出走叫好。偶然也好,必然也罢,南郭先生最后悄悄退出乐坛,不是因为那个喜欢独奏的齐湣王,是因为他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必然。合奏与独奏,对于一个有真本领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但对于喜欢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来讲,则有着致命的差距。世事多变,即使身怀绝技者,也未必常胜,何况一个只会装模作样的“南郭先生”?也许这样的一种遭遇会让南郭先生进行一次彻底的反省,甚至可以借此机会真正在修炼内功上下些功夫。因为我想,只要肯下功夫,总会有成绩的。至少当别人都停止了吹奏,他依然能站在舞台上独奏出一支曲子。

  最后的结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笛声并不一定要出类拔萃,但至少应有自己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