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石根华博士的交情】博士为情

我和石根华博士的交情 石根华博士是旅美著名数学力学家、岩石工程分析家。他创立的岩体稳定分析 块体理论(Block Theory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和数值流形方法(NMN)早已享誉世界,其中,业己在国内外工程界获得广泛应用的“块体理论”是石根华由数学力学家向岩石工程分析家华丽转身的处女秀。2012年11月30日,石根华入选由世界杰出华人榜亚洲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并获奖。他在岩石力学计算方法方面的成就与卓越贡献编入“剑桥世界杰出华人荣誉史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石根华负责高度达 80m的碧口水电站大型调压井开挖岩体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他针对岩体特性,将本人精专的拓扑学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相结合,创新岩体稳定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锚杆-喷混凝土支护参数。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成功解决调压井高边墙施工期安全稳定问题,节省了投资,确保了按期发电。以白龙江碧口水电站调压井为工程背景的《岩体稳定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 、《大跨度地下洞室的光爆锚喷技术》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石根华光荣地出席全国科学大会。紧接着,与碧口调压井有关的学术论著先后公开发表:石根华撰写的“岩体稳定分析的赤平投影方法” 和“岩体稳定分折的几何方法” 发表于《中国科学》,盘石撰写的“碧口水电站调压井施工” 发表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我撰写的“碧口水电站调压井高边墙岩体稳定分析及锚喷支护” 发表于《地下工程》。石根华关于岩石力学块体理论的专著《Bl0ck Theory and lts Applica tion to Rock Engineering》 在美国出版。 197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新华通讯社资深记者田恒江采写的长篇通讯《为现代化建设打先锋--记青年数学家、工程师石根华》,重点介绍石根华在碧口调压井设计中,将所学的拓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围岩特点相结合,创新岩体稳定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事迹(由于石根华在此项研究中,曾得到吕祖珩和我的支持配合,石根华坚持要记者在这篇<<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中写入了 “…在吕祖珩、孙国纬等同志的配合下,石根华运用拓扑学原理和其他学科……” 字句)。 “岩体稳定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 奠定了石氏(石根华)“块体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白龙江碧口水电站调压井是国际岩石力学界公认的 “块体理论” 发源地。在建设碧口水电站调压井工程中,我和老石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他负责设计,我负责施工技术和管理。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工程的艰难使我们深知共同肩负的责任和风险,在克服各种困难,夺取工程胜利的奋斗中,我们成为同甘共苦、互相信任的战友。碧口调压井地质条件复杂,为了确保发电工期,当时所采用的施工程序和支护方式存在某种风险,而老石和我是盯在现场时间最长的技术人员,用老石的话说,如果岩壁万一塌下来,最先被砸的就是我们两人。这种共赴安危有如前线战友般的特殊交情颇有些壮烈。正因为如此,作为施工技术处的代表,我在充分理解老石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保证施工质量。针对下游侧墙大型塌滑体,老石要求增加若干长度达8米深的长锚杆,手风钻打不成,我们便深入开挖班组和风钻工师傅商量,将车钻架上施工吊盘,得以成功。为了在爆破后即时封闭开挖面节理裂隙,经联系,水电六局派来熟练工人并带着机具,进行喷射砼作业。第一次喷砼施工时,所用速凝剂就是老石和我从何家湾仓庫领出抬到调压井施工现场的……调压井井身开挖期间,每茬炮响过,最早进入调压井现场的往往就是地质组的孙日东,石根华和我。因为,我们要实地观察开挖面情况,即时进行地质素描,必要时修改锚喷支护参数。那一段共同奋斗的难忘经历使我们相识相知,以后的交往更使友情与日俱增。1978年石根华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时,特意将其亲手测绘的调压井地质素描图、绘图仪器、地质罗盘,以及部分手稿送我,后来又陆续寄赠他在国内外新发表的论著。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从碧口到宝珠,从甘肃到四川,从白龙江到黄河,先后搬家八次,绝大部分书刊、笔记、资料等不得不割爱舍去,唯有老石留下的这些,我一直视为宝物,珍藏至今。2011年,我抽空将这些“文物”进行了初步整理(特别将四张当年老石作为侧墙稳定计算依据的十分珍贵的地质素描图送去装裱)。我以为,这不仅是一份学术资产,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生动地描绘出石根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挥专业特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攀登岩石力学科学高峰的动人事迹,它也真实地描绘出一位成功的科学家奋斗成长的轨迹。2012年十月,我与石根华相约于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在长江科学院会面,将上述与“块体理论”有关的珍贵资料“完壁归赵”。面对四十年前亲手测绘的地质素描图,老石和我都异常激动,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永世难忘、传奇式的白龙江岁月经过石根华本人努力,在陈汉柏和我等友人的协助下,1999年8月,石根华在旅美近二十年后终于带着丰硕成果首次荣归祖国,并得到时仼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接见。我陪同石根华夫妇拜会钱副主席时,老部长(钱正英曾长期担任水利电力部长,一直十分关心石根华的成长和研究)殷切勉励石根华将其研究成果用于国内三峡、小浪底等工程建设。石根华郑重表示一定努力报效祖国。遵照钱正英老部长的嘱咐,在选择国内协作单位时,我建议长江科学院,因为那里岩基室实力雄厚,承担长江三峡科研课题大有用武之地。由于老石曾在长科院实习过,而我也毕业于长江工程大学。老石欣然受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这些年来成果颇丰。我决定將老石在碧口调压井创新岩石力学块体理论的宝贵资料在长江科学院送还石根华,也是希望这批文物能夠在这里珍藏和保护。 那以后,石根华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等单位特聘为首席科学家。每年都多次回国工作,为建设富强祖国、培养高端人才贡献力量。石根华曾两次应邀来到我供职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考察。局长在会见他时表示将聘请他为合同索赔谈判的高级顾问(后因小浪底合同索赔处理方式改变而作罢)。 2004年5月初,我和老伴赴美参加女儿博士毕业典礼,石根华盛情邀请我们到旧金山做客。我们一踏上美国的土地,最先见到的就是他们夫妇的笑脸。晚饭后,我们一同来到海滨。面对大海,他不无感慨地说,这里是美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海港,朝鲜战争期间,大批軍用物资从这里起运。次日,老石驾车载着我们驶过著名的金门大桥,途经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耒到他位于内华达边界的高山森林别墅。这里人煙稀少,生态原始,景色宜人,真是一处做学问的绝好地方!这些年来石根华远离尘世喧嚣,正是在这里如苦行僧般不断求索!前后三天,我们几乎一直都在兴致勃勃的神聊:建设碧口水电站的峥嵘岁月,调压井施工的日日夜夜,一同攀登峨嵋的感悟,志同道合的白龙江友人……更还有,未名湖畔6912计算机室的最初探索。也听他诉说旅美二十多年来,他的奋斗,他的思考,他的抱负和“野心”!看得出来,那几天老石很兴奋,很放松,似乎也很满足。离别时,他风趣地说,这一次,是他多年来进山只打开相机,而顾不上打开电脑的唯一一次……前些年我写的一首小诗概括了我和石根华博士的交往和情谊: 同舟龙江是份缘 益友同志照肝胆 "未名"组班酬壮志 峨嵋结伴共登攀 "赤平"稳固调压井"拓朴"入化开新篇"块体""流形""DDA" 鸿鸪志成凯歌传( 2012年11月29日 于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