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舍四世同堂_老舍的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可谓是我看得最累的一本书,这种累,一就是时间精力上的,二则是在心理上的累。

  心,闷久了,便累了。

  相信读过老舍先生长篇小说的读者都能理解这种累,他的小说主要就是对北京保守愚昧和享乐主义文化的批判,以及对市民世界的描绘,虽然小说带有幽默感,但这种幽默感是在残酷现实上的,其所指的也是那不堪目视的现状,所以在我看这本书时,面对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面,一个个真实可观的人物,一个个残忍冷酷的现实与伤害,留给我的,就是累与沉思。

  小说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陷落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在“亡国”下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在“亡国”下的种种。

  让我感觉累的正是这些人物在这样的现状下选择,在战火下的彷徨,在“亡国”下的改变……

  首先是祁老人,他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北京市民文化的“精髓”,他在“国破”的情况下只担心他的八十大寿,他同情邻居钱默吟的遭遇,却又怕被连累而不敢去探望朋友,他奉行“和气生财”,微笑,鞠躬……

  祁老人最大的骄傲就是他的四世同堂,而在“亡国”下,瑞全“宁在国旗下吃糠,也不在太阳旗下吃肉”一腔热血地冲出家门投身革命,四世同堂开始出现裂缝。

  生离开始,死别也慢慢到来。

  与世无争的儿子祁天佑不堪受辱投河自尽……

  曾孙小妞子在日本投降前夕活活饿死……

  贪图享受的瑞丰一命呜呼……

  四世同堂终于瓦解,祁老人所满足的现状一个个被打破,希望一个个落空……

  其次是祁瑞宣,“亡国”对于他则是矛盾的导火索。

  小说在他的性格矛盾上下笔颇多,他一方面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可是他又是封建大家族中的长孙,他走不出来,他在“尽孝”与“尽忠”之间因不能两全而徘徊,深陷在“偷生”的耻辱之中,所以他支持他的三弟走出家门投身革命,而他则在现实的逼迫下,一次次折磨自己,怀疑自己,时时刻刻地担负家族的重担,丢不掉,不能丢掉。

  在他与程长顺、瑞丰之间也表现出他矛盾的性格,他的思想他的语言点燃程长顺的革命热情,使他愿逃去前方战斗,而作为他的启蒙者,祁瑞宣在高兴青年的觉醒时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与痛苦中,他想到程长顺年长的奶奶,那个以为只要给长顺娶一房媳妇就万事大吉的老人,他又动摇了。另外,对于他的二弟瑞丰,他一再的失望,一再的劝解,同时又一次一次的放弃,最终瑞丰做了“亡国”下的科长。

  对于瑞丰、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之流,“亡国”对于他们便是一场“机遇”。

  自私、狭隘的瑞丰和他的胖老婆现实去巴结冠晓荷,闹分家,而当瑞丰当上教育局的一个科长时,平时在冠家唯唯诺诺、点头哈腰的他们摇身一变来“雪耻”,对于以前似乎什么都懂得的冠晓荷也有点看不起了。

  冠晓荷在日军进入北平的第一刻起就开始想着法儿巴结日本人,找钱先生弄诗画以充典雅,找人耍杂技让日本人高兴,巴结蓝东阳,在一个个城市陷落时,“冠晓荷送给太太一个媚眼,表示咱们放胆干吧,日本人不会一时半会离开北平。”

  而这其中当官当得风风火火的则是大赤包,因为举报钱家而当上妓女检查所所长,小说对她在当上所长后的表现的描写堪称一绝,“她的气派之大已使女儿不敢叫妈,丈夫不敢叫太太,而都必须叫所长”,她抹厚重的粉,自以为引领时尚的服装,按等级分几个会客厅,再一个个巡视。小说对大赤包的描写极尽讽刺,也把这样一个一个人物活灵活现的描绘出来。

  同样,蓝东阳也是这样一个人,他发表不成诗的诗,写文章骂一个个落败的人,“遇弱则强,遇强则弱”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在被瑞丰打过后,他仇恨的要举报瑞丰,而得知瑞丰当上科长时,他心中虽不满虽愤恨,但他知道,“他很瑞丰,但不便惹怒科长。”

  小羊圈胡同里的小崔、小文、李四大爷和孙七,都是在临死前才惊觉“国破,家必亡”的铁理。书中在描写小文时有这样一段话:“他们不晓得什么叫国事,与世界上一共有几大洲,他们没有留恋过去的伤感,也没有顾虑明天的忧惧,他们今天有了饭便把握住了今天的生活。”他们“像婴儿那么无知无识的活着,他们的天真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幸福。”

  战争改变一个一个人,钱先生失去多病的大儿子孟石,失去英雄的二儿子仲石,失去相依相伴、无怨无悔撞死在儿子棺材上的老妻,他不能再吟诗作画,不能再清闲度日,他拿起了武器成为最坚强的斗士,战争让他蜕变成身体羸弱但内心坚韧的勇士。

  战争还将单纯的招弟变成一个日伪特务,将徘徊的高第变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与瑞全并肩作战。

  战争改变着人们,也反映着人们,他们或是抗争,或是隐忍,或是认贼作父,或是苟且偷安,他们都在战争面前绽放最真实的人性之花。

  小说在对比钱先生与蓝东阳一流时有这样一句话:“文化是应当用筛子筛一下的,筛了之后,就可以看见下面的是土与渣滓,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战争也是一把筛子,各种人,各种对待,各种人性,示众般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真伪,辨对错。

  战争这把火,烧出人性的弱点,烧尽美好的愿景,战争这把火,让“人”这个字眼彻底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