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治不了高尔夫球场:哪些国家有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中国打高尔夫球只是身份的象征。一般人不要说玩,就连一付球杆也买不起。一张会员卡动辄十万,够20个农民忙活一年了。然而高尔夫球场却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这块还不富裕的土地上蓬勃建起,显然这不是为了全民健身,而是地方上为了迎合高官勋爵、富商大贾所好。

  建高尔夫球场,一是占地大,二是用水多。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一般占地1500-2000亩(足够建一所重点中学),36洞的球场占地可达到5000亩(可建一所省部级直属大学)。高尔夫球场一平米的用水,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的用水量。8月10日《经济半小时》在继续聚焦城市水流困局时,披露了北京高尔夫球场,一年耗水达4000万吨,可供100万人一年的用水。

  高尔夫球场是“富人俱乐部”,富人们有钱怎么花是他们的事。然而作为维系居民生命线的水资源被挤占,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被掠夺式的开发。反映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资本逐利下伦理道德的陷落。高尔夫球场迅速崛起,而民工子弟学校却纷纷关闭,(据京华时报8月17日报道,北京海淀、朝阳、大兴等地陆续关停部分打工子弟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上述三个区共有24所流动人口自办学校面临拆迁,涉及在校生14000多人。)这一建一关的反差,使得“执政为民”“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等诱人的口号,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国务院早在7年前就开始叫停高尔夫球场的审批了,然而各地的高尔夫球场却越建越多。仅以北京为例,目前仍有132家打着各种名目的高尔夫球会、俱乐部在继续兴建。在国家明令禁止之下,这些高尔夫球场为何能获得立项审批,并违规运营?这些问题庶民百姓是无法回答的。不过中国百姓对中央政策的权威性,早就持怀疑态度。控制房价,中央出台了不知多少政策,一次比一次严厉,可房价还是居高不下。控制物价,中央一直把它当作首要问题来抓,可CPI依然连续走高。诸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煤矿安全、教育公平、公路乱收费……等等等等的问题,天天都在讲,可讲而无效。不是中央不抓,而是抓而无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对此毫无办法,是利害相关?还是保护伞太大?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百姓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猜测。猜测的结果必然有损于党和国家的形象,但这能怨谁呢!

  北京高尔夫球场违规事件被曝光以后,并没有得到查处。许多球场仍然照常营业。其中清河湾高尔夫球场就是典型一例。

  在这家高尔夫球场外,保安拒绝记者进入。大门两旁,球场被金属栅栏和藤蔓、树木遮挡得严严实实,根本无法从外面看到里面的情况。记者打通了高尔夫球场负责人的手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不在北京,无法接受采访,也不能安排进入球场拍摄。

  这家高尔夫球场建于2006年,2008年正式开业。2009年6月,北京市发出的《关于开展查处宝兴等13个高尔夫球场用地问题的函》中,清河湾就名列其中。2011年4月,清河湾收到海淀区国土局罚单,指出“因违规占地用于高尔夫球场,罚款1700多万元。”罚款之后如何处理,海淀区国土局拒绝了记者采访。目前,清河湾高尔夫球场,依然正常营业。

  下面摘录部分专家的观点是:董黎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高尔夫球场建设屡禁不止,执行不力和监管缺失两方面的原因都存在。从立项开始,开发商和当地一些部门不惜以各种名义掩人耳目。毕竟,球场的建设能给当地带来不小的经济利益。

  邹晓云(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之前也对一些违法违规的高尔夫球场建设案件进行过处理,但只停留在行政处罚上。对违规新建的高尔夫球场,牵涉到的地方官员和开发商,不能只做经济处罚了事。

  网友观点:一位叫“江呀南岸”的微博网友说:看了这档节目,无比震惊!强烈希望央视就此深入调查高尔夫背后的问题。

  另一位叫“不知知病”的微博网友说:希望经济半小时能善始善终,让我们能看到这些“牛气冲天”的高尔夫球场幕后保护伞!

  我始终不解,我们是一个法制国家,国家有许多执法部门,为何就治不了一个高尔夫球场,而要借助于媒体的舆论监督。然而媒体又能怎样呢,违规部门可以轻而易举的拒绝记者采访,甚至可以动用保安,砸了记者的摄像器材。他们能够违规7年照常营业,难道还怕你一个记者吗!是谁给了他们无法无天的胆量!没有人知道,但知道了又能怎样!

  2011.8.31.